侯寧彬出席“春風拂檻”唐文化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
發表時間: 2022-05-04來源:
 “春風拂檻”唐文化論壇
【和諧中國網】廣東訊
        2022年4月18日,中國傳統文化講壇之“春風拂檻”唐文化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共青團深圳市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北工業大學提供專家及學術支持,深圳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鄭家純青年發展專項基金、周大福傳承聯合承辦。論壇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通過周大福官方平臺進行公開直播,吸引了2萬人次在線觀看,同時論壇邀請了200多位嘉賓現場參會,共同感受大唐風華。
        “春風拂檻”唐文化論壇首位分享嘉賓是來自陜西歷史博物館的侯寧彬,他以《唐代貴族的生活日常——從墓葬出土壁畫說起》為題,結合唐代墓葬出土壁畫、器物,系統的講述唐代貴族的衣、食、住、行、娛五方面的內容。
        侯寧彬館長發表主題演講:
        一、衣
        古代貴族衣著分為男子、女子服飾介紹。唐代男子日常的服裝以襕衫為主,官員服色制度嚴格,唐代武官除了作戰時穿盔甲外,日常的常服也和文官很相似,區別多在手中所持物和冠帽的裝飾上。唐代女裝的基本構成是裙、衫、帔,其他還有半袖、帽、鞋等;唐代貴婦不僅服裝奢華,面部化妝也很特殊。侯寧彬通過壁畫實例的展示,帶我們領略了唐代婦女裝飾發展演變過程。
敦煌第156窟(晚唐)《張議朝出行》
長樂公主墓壁畫(昭陵)
章懷太子墓出土觀鳥捕蟬圖
        二、食
        唐代飲食主要從宴飲、舞筵、酒肆、胡食四方面展開。唐代宮廷宴飲的類型主要包括節日宴飲、皇帝游宴、慶功宴會等,唐代宮廷宴飲中所用的酒是御用酒,即專供皇族或國事宴會所使用的酒,據文獻記載,唐代酒類多達14種,唐代壁畫中有蒸餅、胡餅、馓子、饅頭等西北日常面食,文獻中還記載了湯面、餛飩等水煮面食;肉類中羊肉占比較大,超出雞肉、豬肉。 敦煌文書《俗務要名林》,其中的“飲食部”記錄了當時的許多食品,比如有煎餅、飯、臛糜、粥、黍臛、餛飩、籠餅、饆饠等,為我們研究唐五代的飲食提供了許多重要線索。文書中提到的“饆饠”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種“胡食”。
        三、住
        長安城東市周邊地區是官僚、貴族府邸最為集中之處,也是唐長安城住宅價格最昂貴的地區。長安城的住宅分布也基本處于“東貴西賤”“南虛北實”的狀態。東郊坐落華清宮、皇族園林別業、私家園林別業以及宮觀廟宇,皇族園林別業,大致包括諸王、公主、附馬、朝內大官僚等人的宅第和別墅區;西郊昆明池、渭城為聚集區,雖然在數量上不如東郊和南郊多,但作為貴族園林別業也同樣追求著高尚的情趣,形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景致;南郊則有杜陵、輞川、曲江流飲,風景如畫。莊園、別墅、宮室、宅第、寺院園林星羅棋布,出現了池湖泛舟觀景,韋杜賞花,杜陵憑眺等等的游賞景象。
        四、行
        唐代幾乎所有交通工具在敦煌壁畫、墓葬出土壁畫以及唐宋繪畫中都有反映。比如車有牛車、馬車、驢騾車等,騎乘有騎馬、騎驢、騎騾、騎駝、騎象等,船則有海船。敦煌壁畫盛唐148窟中的馬車對研究唐代皇帝出行時乘坐的“輅車”有重要參考價值。晚唐156窟壁畫《宋國夫人出行圖》中八人抬的肩輿則反映了貴族出行生活的另一面。
敦煌第85窟(晚唐)《肉肆圖》
吐魯番出土的唐代食物
章懷太子墓墓東西壁客使圖
        五、娛
        由于各民族的融合、遷徙,較好的物質條件,唐代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安定的政治環境,唐代的娛樂生活得以發展。唐人的娛樂形式多樣,主要有五大類型的娛樂活動。狩獵作為唐代貴族最喜歡的運動之一,既是娛樂、也是練兵,風靡一時;馬球源于波斯的“菠蘿球”,興盛于唐宋,唐玄宗號稱大唐馬球第一高手,是高級貴族尤其是皇族中比較流行的娛樂活動;蹴鞠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戰國時期,一直到明清時期依舊繁盛;同時在唐代繪畫、壁畫、出土文物以及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的貴族婦女的游春活動,也是一種獨特的娛樂現象;樂舞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娛樂活動,流行于百姓到貴族間,唐代樂舞繼承前代傳統,融入外來新風,獲得了長足發展。
洛陽博物館藏品
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出土壁畫
        侯寧彬提到,為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傳統工藝,周大福與西北工業大學、陜西歷史博物館進行創新合作,整合企業資源、高校、科研機構及社會力量,通力合作、優勢互補,形成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以期面向廣大青年群體,傳播中華文化故事,做出符合當代審美的、潮流的、時尚的文創作品,讓文化自信旗幟屹立飄揚。
        侯寧彬指出:“周大福是中國長期致力于黃金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國際知名企業,多年來通過系統挖掘與不懈探索,研發出了一系列彰顯中國傳統文化魅力與國際審美時尚潮流的創意產品,對黃金文化以及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陜西歷史博物館長期以來注重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近年來依托“花舞大唐”等IP,推出了諸多文化衍生品,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春風拂檻”唐文化論壇的成功舉辦,是博物館、大專院校、企業共同踐行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良好開端。相信博物館資源優勢、大專院??蒲袃瀯?、企業工藝優勢的有效整合,一定能夠碰撞出燦爛的火花,助推中國傳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鑒于此,陜西歷史博物館攜手周大福與西北工業大學共同構筑新型產學研結合的合作模式,立足各自的資源優勢,在激活文物資源,豐富文化產品供給,增強公眾文化體驗的同時,實現盛唐文化與金銀飾品的跨界融合,讓歷史與文化緊跟潮流,永續傳承。
 “春風拂檻”唐文化論壇現場
        文脈延續,國之強大,離不開賡續歷史傳統,守護文化瑰寶。通過經典的文物,精湛的技藝,精妙的解讀,精美的產品,我們作為國寶的守護者與文化傳承者,有使命通過自身的努力,讓古代文化與現代工藝熠熠生輝,讓古老的黃金工藝更加靈動,以更加獨具創新力的姿態走向公眾生活,讓大眾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無盡魅力。
    陜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其中唐墓壁畫是陜歷博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尤其是貴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資料。
        侯寧彬: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研究員,現任陜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陜西省博物館協會會長、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等職。組織并參與了漢景帝陽陵、秦始皇陵墓等大遺址的部分文物保護與展示工程。主持了秦咸陽城大遺址、西安白鹿原漢墓等多項考古發掘工作,發表專著、論文數十篇。
責任編輯:和諧中國網
熟女一区二区中文在线